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还乡归途 (第1/2页)
平新罗国是当初出征前,李钦载在太极宫里向李治进谏的。
不过当初的谏言只是战略方面的,具体如何实施,李钦载并没有说得太仔细,毕竟战场情势瞬息万变,有些策略不可能按照事前的计划去实施。
现在李钦载即将回大唐,而如今的海东半岛情势他也看得很清楚,此时提出平新罗策,已经很合适了。
第二天一早,李勣派出两百余部曲,沿途护送李钦载回长安,小八嘎和薛讷也同行,但金达妍却留了下来。
战争还没结束,军中需要大夫,金达妍若去大唐定居,成为李家的供奉,只能等到战争结束以后,与李勣同归。
拜别了李勣,众部曲抬着李钦载离开唐军大营。
还没走出大营辕门,无数将士从营帐里走出来,默默相送。
李钦载躺在软兜上,一路拱手抱拳。
直到走出了辕门,将士们终于止步。
不知何人带头,送别的人群里悠悠唱起了古老的歌谣。
“戎车既驾,四牡业业。岂敢定居,一月三捷。……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”
初时一个人的歌声,将士们低声慢慢附唱,唱的人越来越多,低沉苍凉的歌声在山峦绿水间萦绕。
李钦载眼中泛泪,突然命部曲停下。
部曲将他抬下软兜,李钦载面朝辕门内的众将士,艰难地弯腰,长揖,久久不起。
歌声仍在天地间回荡,似送别将军,又似悲悯苍生。
李勣静静地站在人群前,含泪笑着朝李钦载摆了摆手。
李钦载远远地朝他笑了笑,转身离去。
来时挟雷霆万钧之势,去时如细雨无声。
这场战争,无谓攻占了多少城池,掠获了多少土地。
他最大的收获是,赢得了全军将士们的敬重。
而他,以生命为名,无愧于这份敬重。
…………
崔婕和一众弟子离开长安数日,快到洛阳时,路上遇到了李勣派出来的信使。
古代交通不利,没有四通八达的道路,一个城池到另一个城池,最平坦的道路或许仅有一条,路上相遇是大概率的事。
信使带来了李勣报平安的家书,听信使说李钦载虽然重伤,但已被救醒,身体正在恢复中,满腹悲戚的崔婕一口心力陡然乍泄,差点瘫在地上起不来。
顾不得失礼,崔婕夺过李勣的家书仔细看了好几遍,确定李钦载活过来了,崔婕怔忪片刻,突然失声痛哭,面朝西方双膝拜了下去,也不知向哪位神灵表达感谢。
随行的李素节等弟子们也是欢欣鼓舞,队伍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。
现在问题来了,李钦载没死,那么崔婕一行人究竟是回长安,还是继续前往登州。
崔婕与弟子们商议之后,大家纷纷决定继续前往登州,再派人打探高句丽战场的消息,巧合的是,崔婕的娘家青州崔氏,距离登州并不远,正好可以顺路回娘家看看。
崔婕是因为思念夫君,只想早日见到他,而众弟子们在知道先生活过来后,说想念倒也没错。
更重要的是,好不容易有了离开长安城的正当理由,能够摆脱家中长辈的唠叨和毒打,与同窗们一起游山玩水,当然不能轻易回长安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